生態奇岩——社區環境改造與保育

 

壹、前言

一、研究目的

往奇岩社區裡面走,在山腳處有一座「崇仰公園」,公園中央有一大片埤塘,生氣盎然的長滿各種水生植物,池邊有解說牌,圖文並茂說明池中的生物多樣性,這便是奇岩社區的「頂埤生態池」。但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如此生氣盎然的埤塘在過去卻只是一座單調乏味而無生命力的水泥池塘。推動這樣的改變的主力不是來自政府,而是奇岩社區的居民。

在這樣的社區脈絡下,我們想要了解到推動奇岩社區生態營造的主要行動者是誰?又是在甚麼樣的契機下推動這些營造?在營造的過程中是否有發生什麼阻力?若是有,那麼持續讓居民推動改變的動力又是如何?奇岩社區亦十分著重健康與自然,提倡綠色生活及生態環境保育等等,和其他許多位於台北的社區十分不同,這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主題。

二、主題重要性

 奇岩社區與其他台北市一般社區並無太大差別,社區內皆有房舍、學校、商店等等,然而真要說有什麼差異處的話大概就是社區後的丹鳳山,然而奇岩的居民則非常的不凡,對於他們而言,山不只是一座山,而是蘊含了許多生機的寶藏。由一群熱心的媽媽組成山調小組,經由社區營造的培訓後,詳細地調查丹鳳山的地質,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了山上珍奇的動植物種,並開始培訓生態解說員,成立親水願景工作坊,著手親水空間調查,同時出版了「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圖」。這座山原本只是不起眼的一座山,頂多成為社區居民遊憩放鬆的休閒場所,然而經過奇岩居民的努力,他們看見了這座山隱藏的價值,化平凡為非凡,最終讓這座山成為了居民生態知識的寶庫,更啟蒙了居民對於大自然探索的慾望。

 在完成山調後,居民持續著手進行水調,企圖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改造,發現流經社區的中崙仔溝源經丹鳳山,挹入頂埤池塘後,再穿過社區,匯入磺港溪。頂埤池塘是奇岩社區唯一的池塘,也是這裡唯一的濕地生態,然而它卻是單調乏味、毫無生命力的水泥鋪地。因此,居民有了將這整個社區打造成生態村的構想,而首先要改造的目標便是這座槁木死灰的池塘。居民們號召學校、家長會及社區寺廟組織等在地社團,共同擬定「親水願景地圖」,重新用泥土鋪底,共同植下各種水生植物,並完成了觀景及解說平台。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見奇岩社區對於生態守護與再造的不遺餘力。這群隸屬於奇岩社區協會的社會行動者用他們的生命年歲做為籌碼,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積極整治社區生態,這樣用心綠化的社區在台北市車水馬龍的喧囂中是十分少見而別緻的,我們認為這片土地的獨特加上居民之間緊密的情感連帶、為了捍衛家園挺身而出的勇氣,足以顯現奇岩社區在案例中的重要性。

 

貳、奇岩社區介紹與評述

一、社區簡介

奇岩社區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地理位置屬於舊北投地區,座落於丹鳳山、唭哩岸山、奇巖山及磺港溪所環繞之山麓區域,土地面積約 1.44 平方公里。奇岩里對外交通主要以公館路為主要幹道,往西接光明路可達北投區市區中心,往南接承德路可達石牌一帶。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是由一群在社區中開朗活潑的媽媽們發起,從一開始的「成長班」、「讀書會」等自發性組織的學習過程中,漸漸凝聚了對奇岩社區的情節以及為社區服務的想法,進而描繪社區未來願景、集思建設發展藍圖所共同發起的組織。於199439號奉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核准正式成立。

        奇岩社區的營造目標以社區健康生活為根本,建構社區文化及社區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落實福利社區化營造、提供社區婦女二度就業育成、發展社區互助產業,最後促進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建立「公民意識」社會的終極目標。

曾經的社區組織發展有:日出奇岩長青學苑組織長青志工隊;曾以綠色生活工坊,提供社區老人訪視與送餐服務,設置老人照顧關懷據點5年;烘培生活工坊,透過社區婦女提供健康麵包、手工餅乾、糕點等;創藝生活工坊,發展陶版裝置藝術;綠色生活廣場,則是與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策略聯盟的奇岩取貨站;「日出奇岩丹鳳奇緣」解說團隊,提供社區文化與自然生態之旅,並邊學邊做建構社區自然文化資料庫。而因為目前場地等問題的限制,目前社協專注於生態方面的營造。

二、社區大事紀

年度

社區工作成果

103年度

社會局—奇岩社區關懷志工初階培訓課程

文化部—主婦的力量—奇岩社協20年「社區影像」紀錄計畫書

衛福部—社區意識凝聚活動—社區刊物「日出奇岩」社區報

102年度

主婦的力量—奇岩社協20

主婦的力量—奇岩社協20年社區學習計畫

2013奇岩社區綠活節能嘉年華

環境教育年度計畫

社區刊物:日出奇岩

社區媒體志工培訓

奇岩中元普渡情—畫話福主宮

桃竹彰二日社區觀摩

101年度

奇岩社區綠能生活推廣計畫

奇岩芳香嬉遊記

奇岩文化一線牽—唭哩岸石文化探索

奇岩社區自然解說志工培訓課程

2012奇岩社區綠活藝文嘉年華

「生態社區趴趴GO!—花東社區觀摩」

100年度

林務局—社區綠美化

林務局—奇岩社區埤塘守護計畫

教育部—奇岩社區環境教育推廣計畫

文化局—奇岩社區鼓藝傳承計畫

青輔會—遊學台灣˙奇岩爬爬GO!!

能源局—奇岩社區節能減碳推廣計畫

內政府—日出奇岩社區報

內政部—奇岩社區鼓藝傳承計畫

專案三:奇岩社區文史調查志工培訓課程

專案二:「快樂產業˙安全社區—台中台南社區觀摩」

99年度

奇岩社區防災教育推廣計畫

專案四:「奇岩˙土地˙愛」—奇岩社區祭祀文化探索

專案三:生態奇岩˙綠活社區—環保志工培訓課程

專案二:人˙土地˙自然—宜蘭社區觀摩

社區尋寶記—幸福奇岩˙社區行動

社區防災備災宣導—奇岩社區防災工作計畫

日出奇岩社區報

社區綠活藝文嘉年華—2010「鼓」動奇岩˙「樂」鬧社區

98年度

「生態奇岩˙地質丹鳳」

遊學台灣之奇岩北投“濕”一夏

城市花園綠美化志工培訓課程

在地˙愛鄉˙造人—高高屏社區交流

97年度

台北市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日出奇岩社區報

日出奇岩長青學苑

2008幹部研習「人的造型牛的幹勁—花蓮牛犁社區交流」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97年社區暨基金會領導人資源網絡建構培訓課程計畫

專案三:社區人才培訓

綠色社區—生態奇岩

96年度

行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健康社區「進階型」

日出奇岩社區報

永續校園〈綠色學校〉生態營造

奇岩社區〈戲劇與教育〉藝術推廣志工培訓計畫

健康奇岩村

元氣補寄站

「同村協力珍愛社區」老人訪視與送餐服務

「日出奇岩長青學苑」

2007幹部研習台南社區觀摩活動

生物多樣性保育解說志工培訓

94年度

「魅力故鄉情」文化再造計畫

三、社區資料整理與評述

奇岩社區多年來的發展方針即是以社區之「人、生活、土地與空間」為主軸,並以「自主運作、造福社區、永續經營」為目標,藉此以凝聚社區的主體意識,共同建立優質的社區生活環境,並培養良知良能的公民。

            張志弘(2009)將奇岩社區推動內容整理,本報告節錄生態相關推動內容整理表格如下:

名稱

推動內容

丹鳳山關懷聯盟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協同奇岩里辦公室成立「丹鳳山關懷聯盟」,主動邀約市府承辦單位召開說明會,針對市府在丹鳳山工程規劃之正確性及適當性提出質疑、表達訴求,並且無償提供專業意見以要求改善,並持續追蹤公部門所提出承諾的落實情形。社區發展協會亦接受「丹鳳山關懷聯盟」委任為「執行小組」,針對常態性與急迫性問題與公部門進行對話協調,並建議以人工種植馬尾松苗及自然復育兩案併行的方式,進行丹鳳山的生態復育。

奇岩社區綠色生活地圖、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摺頁、花飛丹鳳愛家話家 DVD

奇岩社區的居民們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專業協助下,透過田野調查、耆老訪視的過程,將調查資料加以記錄、查證、拍照、分組討論、撰稿、繪圖、審稿,最終完成了全台首份符合國際綠色標準、有益人類身心健康且對地球友善的社區導覽地圖,其主要內容係介紹具有地方代表性之自然、人文及環保等生活景點,包括林蔭公園、自然步道、自行車道、二手商店、資源回收站、公益商店、有機商店、古蹟等,其可提供市民健康生活的相關資訊,並鼓勵綠色商店的發展。

    另以「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摺頁」及「奇岩社區綠色生活地圖」之自然生態、地質景觀、人文特色為基礎,透過有系統的精心策劃、拍攝錄影及 DVD 製作,呈現社區組織、社區歸屬感與環境意識凝聚成形的社區營造過程。過程中邀請專業者協助居民編寫劇本、節目製作、共同演出,其利用有聲的影像教材,由居民們自行編劇與述說社區故事,合作完成一部描述社區且活潑有趣的影像紀錄。

奇岩社區生態文化之旅

以社區導覽地圖(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摺頁、奇岩綠色生活地圖)為教材,培訓專業化的社區解說志工,提供一個足使社區居民及周邊學校師資成為「專業解說者」的平台管道,培訓內容包含有:鳥類習性、昆蟲奧秘、植物微觀、解說技巧、自然體驗、生物多樣性、溼地復育、北投窯業史、丹鳳山生態與地質、觀鳥及攝影技巧、奇岩綠色生活地圖解說示範等多元課程;進而組織社區解說團隊,為社區居民、學校師生及外界參訪者辦理奇岩社區與丹鳳山自然、文化之現場導覽解說活動。

上埤塘與中崙仔溝整治復育

經文建會的指導、信義房屋的贊助及清江國小家長會、福主堂管委會、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大、北投扶輪社的協同辦理,以社區河川生態之公共議題為主題,設計一系列的「親水活動」,例如抽水移除外來種、水生植物的植栽及養護認養活動,並進行「中崙仔溝生態調查與周邊環境改善規劃」及「上埤塘生態池復育與周邊環境整治規劃」。另成立「中崙仔溝親水工作坊」,以協會理監事、社

區解說員及居民為成員,經由工作坊的綜合座談、專業人士的專題講座、現場實地探勘考察等活動,以便適時監督公共工程之規劃、設計與施工,同時具體表達富含在地觀點與共識的建言,並研擬可行的實施方案,提請主管機關或相關單位重視之。

「綠色學校」生態營造

培訓清江國小校內師資有關溼地、生態工法、生態池之解說與維護的觀念及技術;設立校園生態植物園區;打造多層次之綠化親水空間的「校園生態池」;改良地表土壤與校園小廣場的使用空間。

社區參與市府「奇岩新社區開發案」

招募「公民陪審團」討論社區的環境權問題,彙集居民們對於「奇岩新社區」的相關意見,並舉辦有關「生態社區」之專業講座。首先邀請都發局內部有關單位針對新社區之規劃提出詳細說明,以了解此案之開發時程、開發容量、未來入住戶數及其對於周邊交通、環境衝擊的可能影響;其後則針對公共設施品質、都市防災等問題進行公民參與討論,其主要議題為「新社區對整體環境之影響」17 「公共設施的質與量」18;最後則由陪審團推派代表出席官方所召集的「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並於會中發表具在地觀點的陪審團結論報告。

生物多樣性普查活動

培訓生物多樣性保育導覽志工,並針對鳥類、昆蟲、水質及植物的生態監測調查進行紀錄,進而建立奇岩社區的自然資料庫。

            奇岩社區多年來持續地在這條路上努力,貫徹理念主軸「人、生活、土地與空間」,以及「自主運作、造福社區、永續經營」之目標。永續經營是許多社區努力的目標,然而當今觀光、文創、活動等漸興,如何結合永續發展,維持居民及外地民眾的關注度,是一大挑戰。

許多社區漸漸偏離原先的核心價值,為了舉辦活動而舉辦活動,但奇岩社區仍然緊扣與生態的連結,至今仍持續推動不少相關活動。除此之外,更隨著時代的推移,結合時下較流行的方式做推動,例如社區影像。而志工的培訓與招募更是讓居民抑或有興趣的民眾對於奇岩社區的了解更加深一步,擔任志工者能夠更深入了解奇岩社區的生態與背景,而志工的解說,也能讓更多聆聽之參與者對於奇岩社區更加認識。

四、選擇本社區的理由

奇岩社區在眾多台北市的社區當中並不是說最亮眼的,乍看之下會以為奇岩社區所有的,其他社區也都不缺少。然而我組認為奇岩社區最為可貴的地方在於奇岩的居民,當地的居民組成山調小組調查丹鳳山的地質,並詳細地記錄下山中的物種,在這個過程當中意外的發現當地特有的物種。

此外,居民同時也組成水調小組並號召學校、家長會及社區寺廟組織等在地社團共同將一座毫無生氣的池塘打造成一座生態系天堂。有句話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奇岩的居民正完美的印證了此番話,他們將看似平凡的丹鳳山視為生態寶藏,從中汲取源源不絕的大自然知識,從渺小微物當中體會大道理。奇岩社區知道他們心靈富足取之於自然,因此居民藉由擔任志工的方式來回饋大自然的恩惠。以上便是我們選擇奇岩社區,而非其他社區的原因。

 

參、研究方法

一、訪問大綱

(一)奇岩社協的緣起,以及以「生態」作為社區發展目標和特色的原因

1.說明:

在台灣社造聯盟的網頁當中,我們看到「本社區營造目標:以社區生活健康為根本,建構社區文化與社區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落實福利社區化營造、提供社區婦女二度就業育成、發展社區互助產業,最後促進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建立『公民意識』社會的終極目標。」可見社區自然保育及環境教育是奇岩社區營造的根本。

2.提問:

(1)當初為什麼想成立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呢?

(2)以「生態」作為社區發展目標,市政府規劃還是社區自己爭取的?

(3)居民對於社協在生態上的努力方向都了解嗎?會不會有特別支持或反對的聲音?

(二)崇仰公園生態池維護相關問題

1.說明:

中崙仔溝(又稱小野溪)源自丹鳳山,流經北投區崇仰公園、清江國小,最後匯流入磺港溪。其中崇仰公園「頂埤生態池」生態資源豐富,包括許多保育植物如風箱樹、台灣萍蓬草及水社柳等等。而在空中,領角鴞、紅尾伯勞及台灣藍鵲都是這裡的嬌客,偶爾還能見到猛禽如大冠鷲嘯翱於天際,令人驚喜萬分。

2.提問:

(1)為什麼要讓水流形成彎曲狀?如此一來對生態有什麼正面效益嗎?

(2)將此地營造成生態資源豐富的公園將有什麼正面影響?

(三)奇岩社協與主婦聯盟的關係

1.說明:

根據過去資料,奇岩社區發展協會與主婦聯盟關係緊密,在成員組成上有很大的重疊,但後來兩個組織似乎分離了。我們想了解這段關係的細節,以及與主婦聯盟的連結與否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奇岩社區的發展歷程。

2.提問:

(1)奇岩社協過去與主婦聯盟的關係是怎麼開始的?

(2)社協現在跟主婦聯盟分離了嗎?又是基於什麼原因呢?

(3)與主婦聯盟的合作有對奇岩社區的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嗎?

(四)奇岩社區過去的抗爭與目前的工作情況

1.說明:

奇岩社區居民曾經向政府在開發與建設上的決定發起過幾次抗爭,皆是基於對生態的守護,我們想多瞭解一些抗爭當時的情形。另外,過去資料曾列舉許多奇岩社區規劃進行的工作,但有些工作項目似乎因為經費上的問題而被迫停擺,我們想進一步瞭解其中的緣由。

2.提問:

(1)以前有過兩三次有名的抗爭,可以請問當時的細節嗎?

(2)當時抗爭的人們都是如何召集的呢?

(3)過去社協有做老人送餐的服務,現在還有在持續運作嗎?

 

二、受訪者名單列表:

奇岩社協理事長 古秀珍

奇岩社協理事 萬建國

 

三、奇岩社區參訪時間、地點與行程

10/30()9:00-14:00生態池導覽、生態營造相關課程與討論

11/6()7:00-10:00生態池維護

12/4()9:00-14:00生態園圃計畫發表

1/7()7:00-9:30 生態池維護、訪談

 

與討論

    筆者此次參與了三次和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生態營造相關活動,對於其組織運作漸漸熟悉,亦和其中人士有了比較深刻的交流與互動。以下我們將簡介此次其言社區生態園圃計畫以及其討論過程,並歸納出我們所觀察的結果。

一、生態園圃計畫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2016年的主要大事紀即為發展公二公園成為生態園圃/公園計畫。在參與此計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奇岩社協在執行此類計畫已經非常有經驗,病友系統、規劃的執行。此次規劃除了協會成員,亦有專業領域的成員參與,包括在生態營造非常專業且有許多經驗的陳信輔老師,淡江建築繫黃瑞茂老師、綠色奇蹟社區規劃師陳沅蓀老師以及都市農耕網社群參與者劉哲瑋老師。此次營造的課程、排成規劃如(表一)

    在前期的訓練課程,專業的老師們教導了社區居民關於何謂生態營造以及規畫的知識。後期則主要交由協會成員共同討論,專家輔助,以工作坊的性質探討規劃公二公園改造的可能性。由於許多社區成員經歷過北投開發的過程,對於回復以往生態盎然的環境非常有期許,希望以往棲息在公二公園的白腹秧雞能回到這個公園,因此將計劃命名為找回白腹秧雞的家,並以區域性質不同做不同的規劃。

日期

學習主題

09/03

社區營造歷程回顧講座

課程參與者:黃瑞茂老師

09/10

09/24

10/01

10/29

認識生態園圃概念

丹鳳山與奇岩各處公園綠地環境踏查

課程參與者:陳信輔老師

11/05

參訪雙北市社區園圃

士林德行里、客家文化園區

永和潭安里、永和四號公園香草園圃

11/12

舉辦營造生態園圃工作坊

課程參與者:陳信輔老師、陳沅蓀老師、劉哲瑋

12/04

舉辦成果分享會

像貴賓與社區朋友社區分享營造構想

表一:生態營造課程規劃

 

  行動類型

空間範圍

執行項目

環境認養

營造「白腹秧雞的家」

(公二公園川中島)

營造混合密林

(公二公園南側三角形綠地)

{C}1.           持續深化環境營造方案

{C}2.           配合推動認養環境團隊培訓課程,例如參訪八里原生植物苗圃

{C}3.           申請該認養標的

提出公園綠地日常維護建議

「公二公園」

整體植栽與環境改善建議

{C}1.           接洽公園綠地維護與更新單位

{C}2.           提供公園生態畫的營造構想與職災建議

中崙仔溝環境營造討論

「中崙仔溝沿線空間」

例:校園生態池、公四公園

{C}1.           踏查各個水域環境現況

{C}2.           與水路沿線各單位交互流動

理念推廣

「奇岩社區內公園綠地」

{C}1.           與各地區團體、NGO分享綠地健檢、認養籌備等經驗

{C}2.           透過「社區報」等相關方式分享經驗

表二:生態園圃計畫之大致方向規劃

    在12/04的成果分享會中,與會的有北投社區大學、清江國小的校長、公園處科長、社造學會楊志彬先生以及前述的各領域專家們。與會人士從各領域之專業提出自己的想訪與建議,但都樂觀其成。筆者認為這樣的奢區發展模式非常良好,以社區協會成員為主體,並邀請各方專家為輔共同討論發展方向。不會淪於閉門造車又不失主體性。

(一)奇岩社區發展協會之特質

    在參與觀察後,筆者發現協會成員大多為五六十歲以上為主,並以女性為大宗,大多為協會創立之初,媽媽讀書會、烘焙坊的成員。而在協會理事成員之外,有許多參與度較低,但仍然對社區事務有認同的成員。在互動過程中,有一位成員秀出他手機的應用程式「Line」給筆者看,並告訴我們烘焙坊的運行模式是每日會在應用軟體群組中發出今日出爐麵包種類個數,購買者必須在群組內留言,先搶先贏。而此群組的人數就高達兩百多人。奇岩社區協會除了推動生態計劃以外,扮演了社區的功能性角色,而這樣的角色也能使隊社區發展較沒有想法或參與度的人和諧會一直維持著緊密的關係。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發展已經幾十年,成員間擁有著很緊密的關係網絡。筆者在參與社區活動時清楚的感受到了他們擁有共同一致的目標(營造生態社區,恢復以前美好的環境)他們對於動植物的熟悉度都非常高,能從植物的外觀、鳥蟲的叫聲辨認出種類,也對生態相關活動、議題非常感興趣。筆者認為此點是奇岩社區能夠在社區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臺灣社區典範的重要因素。每個月他們自發性的發動清理生態池浮萍的清潔工作,縱然對體力負荷大,但他們仍然花費自己的休閒時間付出在公眾事務上。

(二)奇岩社區發展協會之限制、反思

    縱然是行之有年的協會,發展過程亦有許多挑戰與限制。筆者發現最值得探討之處是行政組織與社區發展協會的隔閡(亦即里長與協會是分開行事的,甚或常常有理念上的衝突)。社協成員告訴我們,他們的行動、想訪常常和里長不符,並因此形成障礙。如對於「生態」的想法,因里長園藝類科系的背景,較喜愛造景類的植物,但社協成員選擇植栽的想法較著重於生態面,注重哪些植物能吸引動物昆蟲的棲息。而這些隔閡也體現在此次生態園圃營造的部分,里長甚至沒有來參與成果發表的活動,形成了里長與社協分頭行事的矛盾情形。在我們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也得知其實秘書長高美華曾在上次里長選舉時參選,但卻以些微票數差距落敗。這點讓我們發覺,其實社區發展協會並非社區居民共識的體現,可能仍有許多居民的想法和社協是相違背的,或是對社協認知不足。並凸顯了社區發展協會資源上的限制,只能多靠撰寫企劃書取得政府挹注的輔助資金。

    我們認為,生態的概念是必須透過教育來達成的。大多數人對於生態的認知僅止於綠地、樹木的種植,然而這樣是非常淺薄甚至完全無法達到生態的功能。假如奇岩社區協會要取得更多的共識,就必須教育社區居民正確的觀念,但其是有難度的。陳信甫老師在討論時有提及,為了使社區居民能接受公園改建成為園圃,協會必須循序漸進而非躁進,盡量慢慢地改進,多種植一些民眾認識的作物(如金針花)而非一開始就種植許多在一般民眾眼裡像雜草的植栽(以往有民眾投訴雜草而被公園處清除的案例)慢慢的教育附近居民生態園圃的概念才不會造成誤解與衝突。我們認為這點結論非常可貴。在此筆者認知到情造與發展不是乍聽得如此簡單,仍須突破許多困難與縣市方能成就。在奇岩發展協會身上我們學習到了許多,包括一個要能長久運行的組織是非常需要投入時間與熱情的。假若他們因為以前爭取到了短期的目標就不再關心社區內的其他較細微的生態議題,就不會有近年的公園池塘改建為生態池,以及今年的生態園圃計畫。如此的能量與動力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結論與

    我們在參與了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的自治討論,課程規劃以及訪談後,發現長期的發展使得他們組織非常有計畫性的在推動計畫,並熟練的申請各項經費、與政府公部門討論協調,並能善用社區大學的資源以及附近國小的支持來行事。我們亦觀察到了他們強大的內部凝聚力以及共識。筆者認為此些特質都是其餘社區可以仿效之處,非常值得學習。在後續研究建議的部分,筆者認為在第四節的結尾提到的社區發展協會與里長意見分歧的情形是可以延伸探討的,因為我們相信奇岩社區可能不是個案。後續研究可以針對此一情形作更深入的研究與建議。另外,生態園圃計畫不是陮其可以見到成效的,在發表會當天,他們將規劃拉為三年五年的長期計畫,打算逐步執行。可見許多社區的規劃與營造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期的投入參與才能見到成果。筆者亦打算長期與社區建立良好的關係,在他們需要人力時都能前去協助,並同時學習他們行事的模式,繼續觀察計畫的執行成效。

 

參考文獻

張志弘,2009。影響社區永續發展之關鍵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奇岩社區」為例。

 

參考資料

http://47go.org.tw/article/301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1/communityResultListAction.do?method=doFindAll&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