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高雄第一個市政府所在地,原址在戰後(1949),由旅居哈瑪星的台南北門郡居民,購地建置寺廟以奉祀其家鄉神明-五府千歲、清水祖師,是為「代天宮」,又增建後殿青雲寺,奉祀觀音菩薩。代天宮為戰後初期之典型台灣廟宇型式,是傳統工藝美術的殿堂,廟宇細部由許多台灣第一等的師傅施作,名家匠師雲集,格局嚴謹,五門殿的立面氣宇非凡,有多位名家匠師完成的石雕、木作、紙雕、剪粘及泥塑作品。尤以國寶級彩繪師潘麗水,在代天宮施作之作品數量居全台之冠,其彩繪的門神、山水壁畫、浮雕、樑坊彩畫以及泥塑設計最為著名,代天宮更有「潘麗水的彩繪博物館」之稱。蘇派木雕匠師蘇水欽與葉經義兩師徒、書法名家蔡元亨,以及在剪黏界頗負盛名的葉鬃與其子也在代天宮留下許多精彩的作品;石雕由名惠安石匠張木成所施作,為當時台灣首屈一指的石雕匠師,然而最特別的莫屬金登富道士所製作的電動紙雕,全台僅見,堪稱一絕。另亦有陳玉峰及陳壽彝等彩繪名師的作品。代天宮興建時是由高雄頭等的鑿花匠師黃良及蘇水欽共同施作,位於三川殿左右的水族斗抱雕刻精美,刻有蟹類、鱟、章魚、目賊仔、龍蝦、螺類、海龜等十幾種海洋生物,極富趣味,與一般的獅座不同,呼應到曾經是高雄遠洋漁業重鎮的哈瑪星,具有十足的地方性特色!鱟(音似台語:孝)和章魚擺一起有“彰顯孝道”的典故。<聽!台灣廟宇說故事>,郭喜斌,貓頭鷹出版社出版俗語說:「入廟看廟門。」哈瑪星代天宮三川殿是裝飾最為豐富的地方,其中前步口的柱珠,施以「四藝」之雕刻,分別以古琴、棋盤、書冊、畫卷為代表,象徵昔日文人生活的閒情逸致,是台灣傳統建築中喜用的題材之一高雄代天宮的石雕主要由名匠張木成所做,位於側殿的石雕更是由彩繪名師陳玉峰所繪製之圖稿,除作品本身特別外,更可以看到當時在建廟時,除了漁業大戶外,其中一堵是由三個三輪車班集資捐獻的石雕,可見當時不論富貴與否,人人都想為大廟的建置出一份心力,同時更見證了當時哈瑪星三輪車班興盛的過往。代天宮的集資者大多數台南北門(蚵寮)人,而且大多數都以拉三輪車為業。現今的代天宮不僅是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埕更是居民活動聚集的地方,廣場前的小吃夜市也是代天宮的一大特色。(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http://www.daitienkung.org.twAdd a ca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