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台中孔廟

 

  • 關於此地景:
      
    臺中市孔廟,位於臺灣臺中市力行路、雙十路口,是一座1976年完工的仿宋代宮殿式廟宇。主祀大成至聖先師的臺中市孔廟是台灣中部每年舉行釋奠大典的重要場所之一。隸屬於臺中市政府所屬機關「臺中市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   孔廟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孔子對中華民族在教育、政治、及德行修養方面有深遠的影響,設立孔廟的宗旨是尊崇孔子的哲學思想及復興中華文化,諸如『有教無類』、『仁民愛物』、『忠恕之道』等。在新的世代中儒學有新的詮釋,亦希望藉孔孟學說匡正日益衰頹的社會風氣。

     

  • 作家作品摘錄: 

              路寒袖-<孔廟>

原來這城一半的寧靜

都乖乖的坐這裡沉思

我走了進來

廊道空無一人

卻發現夜間閃爍著詩的光影

卻發現,原來

人生義理盡在黌宮圍牆之外

  •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

現今的孔廟雖以宣揚儒學為主,但對其他學說亦兼容並蓄,而有先儒先賢之陪祀。可於萬仞宮牆外一窺雍穆之美,亦可進入孔廟景仰聖賢夙昔風範。

 

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臺灣建省時在臺中建立臺灣省城,在小北門旁(今臺中州廳旁)建立孔廟,廟左邊設明倫堂,專門教育準備參加鄉試的生員(秀才);進入台灣日治時期的20世紀初,因台灣總督府在台中實施「市區改正」,原省城內的清朝官署建築城牆幾乎全數拆除(今僅存省城大北門門樓與儒考棚)。

臺灣光復後,台中仕紳吳鸞旂後代吳子瑜將該吳鸞旂公館(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賣給國大代表顏欽賢。1951年台中市長楊基先計畫籌建台中孔廟,顏將公館及土地(1500坪)廉價售於臺中市政府,作為興建孔廟用地,後因不宜建孔廟,被臺中市議會審議將公館標售。

孔廟原址為空軍子弟小學及教職員宿舍,民國五十六年學校遷移至健行路改名為省三國小,原地就規劃改建成孔廟。本孔廟委由臺灣省公共工程局規劃設計監造,慶仁營造廠及臺灣舖道工程公司承建。建築型式本有典籍可循,惟為審慎再三斟酌,除參考曲阜縣誌及闕里文獻等外,尚廣徵學者專家意見,且為了與相鄰的忠烈祠(清代宮殿式建築與彩繪)做區分,最後決定採用宋代宮殿式建築,以取其渾厚、雍穆、樸實而壯觀。平面配置係參照曲阜孔廟佈置規模縮小而成。

孔廟建地總面積為23,653.20平方公尺,建築物總面積為2,363.88平方公尺。因是古典建築,且是臺灣少有的宋式型式,結構複雜多變,裝飾繁疊細緻,在施工上如混凝土之澆灌,由模板組立至鋼筋排紮,每一細部皆精確校正,外表粉飾裝修,尤須棈工細琢。孔廟各殿宇彩繪亦全部採用宋式,以捲草花卉為主,用顏色的深淺來描繪造型,施工相當細膩且繁複,可說是全臺少有的建築典範,值得民眾研究與欣賞。孔廟整體建築群包括下列建築元素:

牌坊(道貫古今、德侔天地兩座)、照壁、櫺星門、泮池前院、觀德門、毓粹門、燎亭、瘞所、大成門、大成殿、東廡、西廡、崇聖祠等,可說是全臺最為完備的孔廟之一。除了平面圖仿曲阜外,同時引用曲阜建築語彙名詞與元素,例如觀德門、毓粹門,有別於閩南式建築的禮門、義路等,雖是鋼筋混凝土的新建建築,但孔廟建築復古精神與整體形象表達,堪稱是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