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日新戲院與其周圍
  • 關於此地景:

   從「日新」電影院為中心,周圍路上都有許多路邊攤販,從炸地瓜球到炒羊肉都有。但跟其他夜市比起來,中華路夜市只能算是靠著地利(重要道路上,又有電影院)撐著,沒有較特別的特色。但覺得不錯吃的店還蠻多,例如:藥燉排骨、酷哥牛排、遠傳前面有一家蚵仔煎、一家招牌寫著素食的素食店(有一陣子家裡因素得吃素一陣子,都去那邊買),素的壽司跟炒麵都蠻不錯,連肉食主義的人都很喜歡喔,還有一個看似廢棄的舞廳前面的木瓜牛奶跟烤土司,他的木瓜牛奶是加煉乳的感覺,雖然我這並不喜歡,但很多同學還喜歡的。築野日式料理的炒烏龍麵,還有一家有分店的三輪車關東煮都是我的喜愛,他的湯頭很好喝,但有些小貴,隨便點都一百起跳。中華夜市的三媽據說必吃環境也不錯,路上一家掛包好吃(招牌就寫掛包)、東東牛排、60年老店的蚵仔煎(但偏貴,可以吃遠傳那家就好了),沙茶牛肉店(兔肉旁邊那家)等等等 ….

  • 作家作品的描述: 

台中市中華路夜市     ——期許繁華再現       林婉瑜

         人與人的遇見埋藏因緣;人與地的「遇見」也很奇妙。我的老家(祖父家)位在中華路二段、中華路夜市邊緣,二十年前,宵夜時間只要出門右轉,夜市燈火通明美食任憑選擇;昨晚,重訪中華路夜市,它以「和童年記憶相差不多」的形象現身,唯一差別在於逛街人潮竟然稀稀落落!夜市位於中華路與公園路口,曾是台中市早期夜生活最沸騰之地,每晚成千上萬人潮湧進,各攤位熱鬧滾滾行人寸步難行,不少店家更從晚上營業至天亮,客人仍滿座不減。全盛時期夜市內有五六家電影院,逛街、看電影、吃宵夜的人把中華路擠得水洩不通。

 

  • 實際地景狀況:

為什麼要介紹日新戲院呢?

一、他距離台中教育大學很近,而我們系上剛好跟該學校有辦活動,在暑假每次練習完之後就會跑去那麼逛逛。

二、中興大學學生如果想去便宜的電影院看,都會到中華夜市的「日新」電影院看。此條路上除了播最新片的電影院外,還有撥二輪片的「全球」影城。常常會跟朋友或同學騎車到那裡看電影。

    從民權路路口,沿著中華路一段到台灣大道都算蠻熱鬧的。在過去就會到台中科技大學就沒有前面路段的人這麼多了。跟台中科技大學附近的「一中街」比起來,一邊是年輕族群火熱的逛街地段,另一邊則顯得有些悲涼啊。

    看著走過半世紀的中華夜市,隨著景氣的起落、市政中心的遷移、經過轉型,現在早已不同於原來的風貌,半世紀前有的小吃,現在依然營業。而加入新型態的攤商後,更朝向精緻化路線,轉型成觀光夜市。雖無明顯的特色,沒有著創新的元素來行銷包裝,但結合臺中早年發展的痕跡,這裡更能找得到歷史的趣味。

  • 其他(其他數位系統介紹、歷史事件、自己的故事等):

Google map 中華夜市: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zzqV14nscqLk.k7dbpUs8aGKc&hl=en_US

 

歷史事件:

    1952年,台中市開始對攤販進行管理與監督。1965年,台中市政府為了解決台中車站附近繼光街的攤販問題,遂於同年5月14日公告「臺中市整理攤販實施細則」。其規定內容,中華路從民權路口至太平路口西側准予設攤,營業時間為每日下午六點至凌晨二點為止,從此中華夜市逐漸形成。1968年,警察局為加強管理市中心的交通秩序,將所有主要幹線的攤販遷移至中華路。1974年,市政府同意暫時准許於中華路附近的公園路、大誠街設攤販,以解決退伍軍人擺設攤販謀生的問題。

    2005年台中市政府擬定「中華路形象風貌改造工程計畫」,於2006年1月25日完成攤販意願調查統計,獲得當時已發證攤販業者數520攤之50.5%同意施作之後,投入新台幣3,000萬元經費,進行建立入口意象、設置統一規格的美化招牌、裝設造型燈具與街道景觀等形象改造計畫工程,將夜市品質提昇成為觀光夜市。

來至中華路夜市wiki維基百科

 

    大湖幫 (或稱大湖派) 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性質屬於本省掛角頭勢力,大湖幫發跡於台中市中華路與福音街一帶,該幫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主要活動於台中市,勢力含蓋整個中部地區。

    大湖幫正式發展始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一清專案前夕進入鼎盛期,壟斷台中市中心區域的色情、賭博等行業,成為當時台中市勢力最大的角頭團體。1990年代之後,幫內重量級要角逐步淡出,由中新生代逐步接班至今,其勢力成員依舊活躍在中部地區。

來至大湖幫 wiki維基百科

 

關鍵詞:中華夜市 、林婉瑜、<期許繁華再現>、大湖幫、中華路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