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第二市場
  • 關於此地景:

(全稱臺中市公有第二零售市場)是位於台灣台中市中區三民路與台灣大道一段路口的傳統觀光市場。佔地2,388坪,屬三翼放射狀建築型態。中央以一座六角主樓為其核心。有台中美食大本營之稱。

 

  • 作家作品摘錄: 

  <<台中第二市場-我的家族記憶>>文中得知作者林婉瑜的祖父為添福魚行的創始人,但隨著傳統市場沒落、商圈轉移,中區不再繁榮,買菜的人也不如以往得多。雖然如此,來第二市場品嘗美食的人依然絡繹不絕,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只要品嘗過都讚不絕口、流連忘返。在第二市場看似簡單的平民小吃,卻是許多人孩提時代的懷舊滋味。

  作者林婉瑜,一九七七年11月生,台中市人。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戲劇系。《索愛練習》是她在大四時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已婚,育有一子。最新的作品《剛剛發生的事》於2007年2月由洪範出版。現於出版社任職。

   作者在作品當中描述其對於第二市場的記憶,提到許多他所懷念的店家,其中還有他祖父所開的魚行,惋惜著久沒聯絡的遠親雖認的出他的相貌但卻已經叫不出他的名字了。

林婉瑜 <台中第二市場-我的家族記憶>「第二市場位於台中市中區,是日據時期興建的建築,有別於其他傳統市場的設計,中央以一座六角主樓為核心,主要通道以六角型放射狀排列,也有人稱它為六條通…... 它曾經如此興盛活絡,祖父的「添福魚行」陳列鮑魚罐頭小魚乾醃菜……應有盡有,逢年節生意好到忙不過來,最好的時期甚至也大量供貨給台中監獄。」

林婉瑜〈我的家族記憶〉「第二市場位於台中市中區,是日據時期興建的建築,有別於其他傳統市場的設計,中央以一座六角主樓為核心,主要通道以六角型放射狀排列,也有人稱它為六條通。」

摘錄自路寒袖主編《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

顏艾琳〈第二市場的故事味〉

 〈麻薏〉

 夏天的野性是限量的,

把它搓擠出來,

洗成一碗滑潤的溫柔‧‧‧‧‧‧

 

〈黑白切〉

 一盤切碎的心肝腸肺

隨意地被夾起,

咀嚼一種零零落落‧‧‧‧‧‧

 

〈滷肉飯與丸子飯〉

 氣吞山河,所以要大吃一頓。

嘴裡滿滿是,

臺灣醬之滷之的‧‧‧‧‧‧

(本詩摘錄自〈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詳細請至各大圖書館及網路、實體書店購買閱覽)

  •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

 

第二市場現況/攝寫作中區

台中設有五大市場。其中第一、四市場已關閉,古有劉姥姥逛大觀園,今有蕭姥姥領軍進攻第二市場。

這次的實地參訪幾乎就是一趟美食之旅,雖然吃完之後略有些小失望,因為文章中提及的一些店家很坑人,但仍有讓我們大呼過癮的美味。作者的年紀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小上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店家都找的到,讓我們備感親切,有點像台中美食版的文化苦旅的感動。市場的整體環境還算乾淨,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觀察到大部分都是遊客居多,真正買菜的很少,可能是正值中午吃飯時間吧)。稍微複雜的路線似乎有不少的遊客在其中迷失方向,我們在猶豫接下來要往哪邊繼續吃時,旁邊熱心的店家就問我們是不是迷路了要問路。

         的確,我們來到第二市場時,從外觀上就開始感覺到了其不一般。入口並非垂直於馬路,而是有一個角度的。

而我們走進去時,能夠發現有兩條以上的路的盡頭在同一個地方,而路與路之間,也有著互通的連結道。果然如想像中的六角形一般。

不過比起六角形,更像是蜘蛛網呢!黏住每一代人們心中那古早的香味,那童年的美好,編織成這屬於台中的美麗花紋。Add a ca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