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鎮瀾宮
  • 關於此地景:

鎮瀾宮舊照

相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永興先生向湄洲媽祖祖廟分靈一尊天上聖母神像香火移民來臺,於大甲定居,原本供奉在林姓家裡神像,後來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經地方士紳向林永興先生本人的同意,信眾紛紛參拜,地方士紳為之建祠奉祀。乾隆卅五年(1770年)改建,名曰「天后宮」。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鎮瀾宮近照

  • 作家作品的描述:

路寒袖主編-<台中文學地圖>摘錄:

每年農曆三月,來自各地的十餘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以大甲鎮瀾宮為出發點,在九天八夜中徒步至南部來回。早期進香目的地是湄洲,日治時期改為北港朝天宮。1988年因媒體報導稱為「大甲媽祖回娘家」而引發爭議,此後改至新港奉天宮迄今。

遶境隊伍跨越台灣中部沿海四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經過廿一個鄉鎮市區,八十餘座廟宇,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2012年擴大舉辦為九天八夜徒步遶境進香,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在整個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往年皆為八大典禮,近年來因舉辦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擴大為十大典禮,包括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及安座,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摘錄自路寒袖主編〈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P182-187

路寒袖〈三月嗩吶〉

既是媽媽,也是祖母

世上最有耐心的聽眾

信眾酸甜苦辣的心事‧‧‧‧‧‧

(本詩摘錄自〈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詳細請至各大圖書館及網路、實體書店購買閱覽)

  • 實際地景狀況: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宮、大甲媽祖廟,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目前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董監事會董事長兼前任立法委員為顏清標,副董事長兼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為鄭銘坤。

鎮瀾宮創建初期,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進香,清治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日治時期,日本人禁止台灣海峽兩岸往來,清末民初之際遂停止湄洲進香活動。1987年,適逢媽祖得道千年,湄洲祖廟邀請海內外人士回祖廟參加紀念活動,鎮瀾宮組團赴湄洲媽祖祖廟進香,從此謁祖進香活動再度延續。

2001年,由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在鎮瀾文化大樓成立「台灣媽祖聯誼會」,號召有加入的全台各地媽祖宮廟會員代表一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並擔任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

2014年6月,暌違六年後,大甲鎮瀾宮聯合台灣媽祖聯誼會的會員宮廟代表,並邀請其他台灣宮廟代表一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同時,也舉辦「萬眾齊拜」活動,按照古代儀式進行的只有新港奉天宮與大甲鎮瀾宮兩廟,並成立「香擔組」負責扛香擔與工具。大甲鎮瀾宮的香擔平日難得一見,也在這次謁祖活動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