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蟾蜍山共地綠生活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蟾蜍山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好蟾蜍工作室

聯絡資訊: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

計畫簡介

2014年好蟾蜍工作室與里辦公室合作,在蟾蜍山角廣場搭建「呱呱菜園」與「雨撲滿」,讓社區居民能夠聚在一起,並相互交流種植經驗。2015年為了延續居民種植的熱情,我們在廣場旁搭建了「蟾蜍好瓜棚」,以「共同照顧、共同分享」的概念帶動居民參與公共事務。2016為了保存蟾蜍山在地的藥草記憶,並讓長者有地方種植,與大安區學府里、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師生、立方規劃空間、中國藝術家鄭波、景觀設計師王文心、植物生態愛好者李明峰等人,共同運作蟾蜍山的空地,蒐集在地藥草相關口述歷史,並依記憶中的藥草出打造原生花草園。而蟾蜍山雖然環境生態豐富,但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仍有非常大的教育空間,對於自身所處的生態知識更是不甚了解,故希望辦理以一系列綠生活課程-蟾蜍山本草綱目、與動物共生的花草園、好農小旅行、有機堆肥好生活、市場與餐桌中的環保學課程,引起居民之環保意識,並能落實於平日生活。 舉辦系列環保課程,認識社區資源引動居民環保意識

成果概述

1.蟾蜍山本草綱目:請到藥草老店第二代翁義成老師,帶著居民一起探索蟾蜍山有的藥草,也一起做青草茶,力行中草藥文化的傳承。

2.與動物共生的花草園:用此堂課讓居民認識蟾蜍山上常見的動物,使原本住在蟾蜍山的蟲鳥可以繼續與居民和樂相處,凸顯蟾蜍山生物多樣性的一面。

3.好農小旅行:第一站為松山幸福農場,理解經營一個菜園的種種可能,進而讓居民思考蟾蜍山呱呱菜園自主經營的方法。第二站是台北植物園,在那了解植物與我們與生活的關係。最後到台北第一個認證的環境教育場域-關渡自然中心,在關渡的溼地欣賞鳥類及夕陽。

4.有機堆肥好生活:讓居民來運用廚餘堆肥,藉由一系列課程使居民了解友善環境種植的深遠含意。

5.收尾的課程,延續的行動:最後一堂課,請大家討論這幾次課程得到的想法,與自己延伸的想法,將大家的想法一同收集下來,希望日後能夠一同來實踐。

================================================================================================================================================================================================================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