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逵個性樂觀、堅強,善於自我解嘲。在綠島坐牢時,牢房有一個窗子,窗口看出去的外面,有一道牆壁,上面寫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和平」兩個字剛好面對楊逵的窗口。楊逵戲稱:「我就是為了和平宣言才來到這裡的,卻叫我天天看著『和平』!」對於自己因為一紙和平宣言入獄的不幸遭遇,他幽默地說:「那是我一生中獲得的最高稿費,我只寫了六百字,卻吃了十二年免費的飯。」
東海花園
楊逵用最原始的農具,一坪一坪地把荒地開墾,最後才整理成他心目中的東海花園。在這將近三千坪的不毛之地種滿了幾百種花木,然而目前只能在楊逵墓前才能彷彿一撇當年東海花園的小景,其餘大部分已變成他人的墳墓,焚化廠,和道路。
當到這時,詢問了墓園的管理員,他只道前往公墓焚化廠前的鐵皮屋雜貨店,有人會告訴你楊逵先生的墓在哪裡。在雜貨店,大部分的店員都不知道楊逵何許人也,只有雜貨店的老闆娘從布幕後蹣跚走出,引領我們從雜貨店後面的小徑走下,前往楊逵先生的墓。其實墓也只距離雜貨店不到10公尺的距離而已,但彷彿他已經被世人遺忘,只剩下老闆娘如同守墓人一般,守著這位影響台灣民主、文學甚巨的的文學家的記憶、回憶。
Explore nearby regions
Or maybe you want to see all LocalWiki reg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