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中和紡織廠
  • 關於此地景:

64.jpg (114505 bytes)

早在日據時代,中和紡織廠為烏日地方就有日本人經營的臺灣第一家紡織廠,前身叫做吳羽紡績株式會社臺灣工場,也就是現在位於中山路的中和紡織廠的前身。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政府接收這家紡織廠,改稱為臺灣工礦公司烏日廠。民國四十四年,政府為實施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配合工業建設,乃輔導地主轉投資工業生產,於是國民政府集合一群企業家承購烏日廠,就在那佔地十三公頃的土地上增建廠房,充實設備,並和日本人技術合作,引進新的紡織技術,從國外購買棉花、紡紗織布,供應國內需要,拓展國際市場,成為中部大紡織廠之一,為烏日地方創造了不少的就業機會。

  • 作家作品的描述:

路寒袖主編:<台中風華-60個獨享台中的文化景點>摘錄:

早年楊渡家的鐵工廠開在紡織廠附近,楊渡的姑姑、阿姨也在此工作。

  • 實際地景狀況:

目的中和紡織廠設備有傳統紡紗機二萬錠,高速空氣紡紗機三台,全自動無梭織布機四十台,及每月染布三十萬碼的染布機等。主要產品有綿紗布、混紡紗布及合成纖維紗布三大類。

近年來,中和紡織廠為了帶動地方繁榮,已經將一半的廠房用地自辦重劃改建為住宅商店;而受到紡織景氣低迷的影響,年輕人不願從事紡織業,在作業員招募困難的情況下,早在七、八年前,已將機器設備移到泰國設廠,拓展外市場,將商品興品牌結合,開創紡織業的第二個春天。